合肥大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欢迎您!
24小时服务热线15056056699
行业资讯

酒香新酿 一个白酒作坊创业的事迹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25-03-25 人气:34
林远山站在写字楼的落地窗前,望着脚下车水马龙的都市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。屏幕上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——祖父站在"远山酒坊"的木匾下,身旁是排列整齐的酒坛,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他自豪的笑脸上。
 
"林经理,这是市场部的新方案,需要您签字。"助理敲门进来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 
林远山机械地签完字,目光却再次飘向窗外。三十岁,年薪五十万,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算小有成就,可每当夜深人静,祖父酿酒时哼唱的小调总会在耳边响起。
 
"我决定了。"他突然开口,把助理吓了一跳,"帮我订一张回老家的机票,越快越好。"
 
三天后,林远山拖着行李箱站在了家乡的石板路上。十年没回来,小镇变化不大,只是更显陈旧。他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隐约飘来熟悉的酒香,那是从小闻惯了的味道。
 
"远山酒坊"的木匾还在,只是漆色剥落,门可罗雀。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他看到父亲林国栋正弯腰检查酒缸,背影比记忆中佝偻了许多。
 
"爸,我回来了。"
 
林国栋猛地转身,眼中闪过惊喜,随即又板起脸:"放假了?能待几天?"
 
"不走了。"林远山放下行李,"我想重开酒坊。"
 
"胡闹!"林国栋的吼声惊飞了院里的麻雀,"你北京的好工作不要了?回来捣鼓这破酒坊?知道现在白酒市场多难做吗?大厂都倒闭了多少!"
 
林远山早有准备,从包里取出一叠文件:"我做了一年市场调研。现在消费者追求的是个性化、有故事的产品。我们远山酒坊有百年历史,纯粮固态发酵,完全符合健康饮酒的趋势。"
 
"放屁!"林国栋把文件摔在桌上,"什么趋势不趋势的,酒好自然有人买。你看看现在,一个月卖不出十坛,连工人都养不活!"
 
"那是因为我们还守着老一套。"林远山指着墙角的蜘蛛网,"现在谁还像以前那样走街串巷卖酒?得用互联网,搞营销..."
 
"滚回你的北京去!"林国栋涨红了脸,"老祖宗的手艺不是让你拿来耍花样的!"
 
父子俩的争吵惊动了隔壁的王婶,她端着刚出锅的饺子过来劝和:"哎呀,远山好不容易回来,国栋你发什么火。孩子有想法是好事..."
 
林国栋哼了一声,背过身去继续摆弄酒缸,但林远山看到他偷偷用袖子擦了擦眼角。
 
那天晚上,林远山睡在自己小时候的房间里,墙上还贴着他初中时的奖状。半夜起来上厕所,他看到作坊里亮着灯。父亲坐在酒缸旁,手里捧着祖父的照片自言自语:"爹,您说这孩子随谁?放着好好的前程不要..."
 
林远山鼻子一酸,轻轻退回房间。第二天一早,他换上旧衣服,径直走进作坊开始打扫。林国栋看了他一眼,没说话。
 
连续三天,林远山天不亮就起床,清理积灰的酒具,修理破损的蒸锅,甚至爬上屋顶补了几处漏雨的瓦片。第四天清晨,他发现作坊门口放着一本发黄的笔记——祖父的酿酒手札。
 
"给你三个月。"林国栋站在他身后,声音硬邦邦的,"学不会就滚回北京。"
 
林远山如获至宝,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酿酒工艺。他这才知道,看似简单的白酒竟有如此复杂的工序:选粮要颗粒饱满,浸泡要恰到好处,蒸煮火候差一分都不行。最难的是制曲,温度湿度稍有偏差,整批酒曲就废了。
 
"这哪是酿酒,简直是在养孩子。"林远山揉着酸痛的腰对父亲感叹。
 
林国栋难得地笑了笑:"你以为呢?你爷爷常说,酒有灵性,你怎么对它,它就怎么回报你。"
 
一个月后,林远山酿出了第一批酒。开坛那天,他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酒提。酒液入杯,色泽清亮,但入口却有一股涩味。
 
"粮食没选好。"林国栋只尝了一口就放下杯子,"高粱里有霉变的,你挑的时候没注意。"
 
林远山懊恼地捶了下桌子,却见父亲又倒了一杯,慢慢喝完。
 
"不过...香味是对的,有远山酒的老底子。"
 
这句话让林远山眼眶发热。那天晚上,他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了"远山酒坊"的账号,上传了第一段视频——父亲教他辨别粮食质量的画面。
 
"百年工艺,匠心酿造。"他写下这句宣传语,又觉得太商业,删掉重写:"爷爷的手,爸爸的眼,我的坚持。"
 
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段朴实无华的视频一夜之间获得了上万点赞。第二天一早,他的手机就被订单提醒声吵醒。
 
"爸!有人订了二十坛酒!"林远山冲进作坊,却见父亲脸色阴沉。
 
"你搞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,把酒坊的脸都丢尽了!"林国栋指着手机屏幕上的一条评论——"老古董酿酒,能好喝吗?"
 
"网上什么人都有,别在意这个。"林远山急切地说,"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尝试我们的酒了!"
 
"靠卖惨?靠消费老祖宗?"林国栋冷笑,"我们远山酒从来是靠品质说话!"
 
"酒香也怕巷子深啊爸!"林远山提高声音,"现在不宣传,谁知道我们的酒好?"
 
父子俩再次不欢而散。但订单确实来了,林远山忙着打包发货,父亲虽然板着脸,却默默把最好的几坛酒移到了发货区。
 
第一批客户反馈出乎意料地好。有位美食博主甚至专门做了测评视频,称赞远山酒的醇厚口感"仿佛能喝到阳光和时间的味道"。订单如雪花般飞来,小酒坊突然忙碌起来。
 
"爸,我们得招人了。"林远山翻着订单本说。
 
林国栋皱眉:"急什么?先把这批酒做好。贪多嚼不烂。"
 
"可是机会难得!我们可以扩大生产..."
 
"然后呢?"林国栋打断他,"像那些大厂一样兑酒精加香精?远山,酿酒急不得,一急就变味了。"
 
林远山知道父亲说得对,但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和有限的产能,他心急如焚。更糟的是,酒坊的资金链开始吃紧——原料要现款现货,而客户账期却很长。
 
"爸,我联系了一家投资机构,他们有意向..."
 
"不行!"林国栋拍案而起,"祖传的方子,绝不能卖给外人!"
 
"不是卖配方,是融资!他们只占股份..."
 
"股份不就是把家业分出去?"林国栋气得胡子发抖,"你爷爷在的时候,再难也没向外人伸过手!"
 
就在这时,林远山的手机响了。接完电话,他脸色变得复杂:"是全国酒业展览会的邀请...他们说我们的酒在网上很火,想请我们去参展。"
 
林国栋沉默良久,最后摇摇头:"那种场合,去的都是大厂。我们小作坊凑什么热闹。"
 
"可这是打开全国市场的机会!"林远山急得声音都变了调。
 
"要去你去。"林国栋转身走向酒缸,"我还要照看这批酒,走不开。"
 
林远山看着父亲倔强的背影,突然明白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只是酿酒方法的差异,更是两代人无法调和的观念鸿沟。他想起小时候,父亲常说他像祖父——固执、要强。现在他才懂得,原来自己也继承了这份固执。
 
夜深了,林远山独自坐在院子里,望着满天繁星。手机屏幕亮起,是一条银行短信——账户余额只剩五位数。酒坊需要钱,父亲需要理解,而他,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 
月光下,作坊里传出父亲轻微的咳嗽声。林远山轻轻走进去,看见老人在酒缸旁睡着了,手里还握着酒提。他小心翼翼地给父亲披上外套,突然注意到墙角那本祖父的笔记被翻到了某一页,上面用毛笔字写着:
 
"酒如人生,快不得,慢不得,急不得,缓不得。火候到了,自然成。"
 
林远山轻轻合上笔记,心中有了决定。


0
0
标签: 酿酒设备